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創辦人 – 陳和錦總裁

長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 - 陳和錦 總裁專訪

出身礦工家庭、高工畢業的陳和錦,憑藉過人的投資眼光和膽識,寫下自己的致富傳奇。他在新加坡投資兩棟大樓,在台灣創辦三家生技公司,近期更入主阿里山賓館,他的發跡歷程,值得一探究竟。


陳和錦的父親早期在新北市的瑞芳當過礦工,在一次礦災後,因受傷無法繼續工作。家裡有八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六,環境困苦,家中無力負擔他的學費,十五歲的陳和錦讀完國中後,只好半工半讀,完成省立沙鹿高工的學業。


退伍後,陳和錦先後在三家塑膠加工廠擔任廠務小主管。八○年代看好PC起飛的商機,向姊姊借了兩萬元,與兩名友人合夥投資,創立了生產主機板的巨波電子。


一九九四年,已經三十八歲的陳和錦,開始在新加坡找投資機會,與友人成立專做貴金屬回收事業的偉城。他在台灣累積的技術不僅遙遙領先當地業者,而且他還發現,主機板不僅可回收銅,甚至連黃金或其他稀有金屬都可回收再利用。


在生技與製藥產業方面,他長線布局的公司就多達三家,包括長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長弘生物科技董事長周姵妏說,該公司日前發表一項惡性腦瘤標靶藥物,在美國、日本、歐盟、中國、台灣都取得專利。旗下的研究團隊有:中國醫藥大學病理學教授韓鴻志、東華大學生科系教授邱紫文以及中華民國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欣榮。

  桃園縣龍潭「渴望園區」旁一條人跡罕至的彎曲小徑,一輛高級賓士車涉過沿路的泥濘與及腰的荒草,熟門熟路地往山林前進,抵達路的盡頭後緩緩停下來。一位頭髮銀白、精神奕奕的男子走下車,推開了橫在路前的鐵門,這時,隱藏在原始森林內高達十萬棵牛樟樹幼苗基地,首度在媒體前曝了光。
  「我的目標是在兩年內種六十萬棵(牛樟樹)!」發出豪語的人是有「牛樟樹富豪」之稱的陳和錦。他另外的頭銜是 長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拜寧生技與光麗生醫三家公司創辦人。

  為了萃取牛樟芝,陳和錦費盡苦心買下這片占地一萬多坪,原本差點淪為砂石採收場的原始森林。他大量對外收購稀有的牛樟樹苗,迄今已在花蓮、台東、苗栗以及桃園等地種植高達三十萬棵,成為台灣種植最多牛樟樹的人。

  牛樟樹幼苗培育原本只有兩成的存活率,林務局培育成功率則有三成,但陳和錦投入上億元打造牛樟樹培育基地,解決植物基因病變問題,他的牛樟樹幼苗存活率可以到八成。若以經濟價值計算,他的三十萬棵牛樟成樹,加上另外三十萬棵正在培育的幼苗,市場價值至少超過二十億元。

  陳和錦的投資項目廣泛,兩年前他總計投入二十四億元買下阿里山賓館以及日月潭水社碼頭吉登會館(後改名為馥麗溫泉大飯店)。今年五月十九日,阿里山賓館即將改選董監事,他將正式成為董事長。其他包括生物科技、電子業,以及在新加坡房地產物業的投資,總投資規模達百億元,保守估計個人身價至少三十億元。

  「能在代表台灣觀光景點的『一山(阿里山)一水(日月潭)』擁有飯店,我大概是第一人。」陳和錦目前在阿里山、嘉義、南投、台北、花蓮共掌握五個飯店據點,加上桃園舊來來百貨將改建為醫美診所,未來計畫結合自己的生技與醫美資源,進軍觀光醫療業。

礦工之子立志脫貧 半工半讀完成學業 不放過每個賺錢機會

  這位行事一向低調的富豪,卻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出身。陳和錦的父親早期在新北市的瑞芳當過礦工,在一次礦災後,因受傷無法繼續工作,只好舉家搬回中壢老家。利用微薄的積蓄與借貸,經營一家小雜貨鋪,勉強維繫一家十一口的生計。家裡有八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六,環境困苦,家中無力負擔他的學費,十五歲的陳和錦讀完國中後,只好半工半讀,完成省立沙鹿高工(現為國立)的學業。

  「高工建教合作班得一個月念書,一個月在塑膠加工廠當作業員,月薪僅六百元,但好處是公司會全額負擔學雜費。」「其實日子還滿辛苦的,尤其看到同年紀讀普通高中的朋友,寒暑假可以出去玩,我卻要在工廠做工,心裡一度滿不平衡的。」陳和錦回憶說。

  然而,貧困環境卻激發了陳和錦賺錢的企圖心。陳和錦的堂弟、現任城礦資源副總經理陳光堯印象深刻地說:「我堂哥不管是撿玻璃瓶、鐵罐,或是在半夜撈鰻魚苗,每個賺錢的機會都不放過!」

  退伍後,陳和錦先後在三家塑膠加工廠擔任廠務小主管。八○年代看好PC(個人電腦)起飛的商機,向姊姊借了兩萬元,與兩名友人合夥投資,創立了生產主機板的巨波電子。

  「從早期的Apple II,到一八六組裝電腦以及二八六、三八六電腦時代,出貨量就開始越來越大,一路到四八六以至PentiumⅡ以後,我就意識到在大者恆大的趨勢下,除非擴大經濟規模,否則很容易被浪潮吞噬。」腦筋動得快的陳和錦,後來毅然決然賣掉當時仍獲利的巨波電子,投資他在電子業觀察到另一個具有爆發力的廢主機板及廢電源線回收產業。

跨入廢五金回收業 兩年事業賠光積蓄 還負債八千萬元

  「當時大型主機板、PC組裝的毛利率還不錯,許多科技大廠都把廢棄的電子產品視為廢料,以極低的價格賣給回收業者報廢處理,不像現在微利時代,回收業者還要花不少錢向電腦公司買這些廢料。」主機板回收生意讓陳和錦發現舊電腦回收的商機,他和朋友便大膽地押注廢五金回收業。

  但是,一跨入廢五金回收產業,才發現這門生意的風險比原本預估的大很多。回收來的廢五金,必須再投入很多資金才能提煉出可用的金屬,尤其是銅。在一九九二至九三年間,許多廢五金業因環境汙染問題,被迫遷廠或關廠,又遇上國際銅價大跌四成,加上新台幣匯率劇貶,導致陳和錦的廢五金回收生意出現巨額的損失。

  「短短兩年,我出社會後打拚近十年存下的積蓄,以及在巨波電子所賺的錢全部賠光不說,還倒欠人家四千萬元!一想到這段往事,還會頭皮發麻。」回憶過去的生意失敗,陳和錦心有戚戚地說。

  「生意失敗後,往來的銀行都不願再借錢給我,都是靠動輒三分利的民間借貸苦撐。結果負債如雪球般愈滾愈大,加計向商場友人籌措的三千多萬元,最後負債累積到八千萬元!」那時陳和錦已經三十六歲了,每天都要軋三點半票子,他語意深長地說:「那段日子,我心裡老是在想,為什麼一天那麼久,時鐘走得好慢啊!」

  沒日沒夜地工作,加上沉重的債務與生活壓力,陳和錦不到四十歲就累出糖尿病。「當時我已經結婚,生了孩子了,我總是告訴自己不能倒下去,我倒下去了,家裡怎麼辦?」面對事業低潮與病痛纏身,陳和錦依舊展現不服輸的韌性!

雖然肩上有龐大的負債壓力,陳和錦心中卻從未產生放棄的念頭,反而更積極尋找翻身的機會。

台灣失利,到海外找機會 轉戰新加坡重起爐灶 投資就此一帆風順

  幸好,陳和錦多年來做生意的實力累積了一定口碑,憑藉著他在商場上累積的人脈,讓他再度籌措到資金,與兩個生意上的夥伴到新加坡東山再起。

  一九九四年,已經三十八歲的陳和錦,開始在新加坡找投資機會,後來才與友人成立專做貴金屬回收事業的偉城,期間,他一直扮演大股東的角色。當時陳和錦觀察到,東南亞廢五金回收市場就像一片未開發的處女地,他在台灣累積的技術不僅遙遙領先當地業者,而且他從過去廢主機板回收生意經驗中還發現,主機板不僅可回收銅,甚至連黃金或其他稀有金屬都可回收再利用。

  於是,他在新加坡與友人重起爐灶,深耕廢五金回收的萃取技術。穩紮穩打的結果,讓偉城的獲利扶搖直上,成立兩年後,他進一步把公司推到新加坡股市上市。

  就在偉城股價如日中天的時候,陳和錦出脫部分公司持股,取得新台幣一.七億元,不但還清台灣的負債,還賺得日後轉型投資公司的本錢。如今陳和錦不僅是另一家新加坡掛牌公司「一合環控」的弟四大股東,加上他在當地投資房地產斬獲不少,讓他的財富更上層樓。

  陳和錦的人生,如同經歷過一場狂風暴雨,前方倏地豁然開朗了起來。他在東南亞的投資從此一帆風順,不管是澳門的觀光賭場、香港的飯店,陳和錦無往不利。他在東南亞的商業成就,讓他結識不少政商名流,香港第一大報《東方日報》甚至邀請他擔任董事會董事。不過,六年前,為了孩子的教育,陳和錦決定將投資重心轉回台灣。

鮭魚返鄉投資台灣 押寶臉書遊戲公司 獲利十倍出場

  一位親近陳和錦的友人指出:「陳董回台這六年多來,投資成果好壞參半,有不少是基於人情的投資,血本無歸的不在少數。」例如兩年前,他投資在台舉辦的哈爾濱冰雕展,就賠掉了四千多萬元。投資好友請託的亞化、德宏等股票,不是頂多打平,就是被套牢迄今。

  陳和錦本人也坦承,鮭魚返鄉後的他繳了不少學費,但是也有許多獲利豐碩的投資案。他最自豪的莫過於投資專營社群遊戲的好玩家(SNSplus)公司。這家代理臉書(Facebook)上「開心農場」等六十款遊戲的公司,還獲得英特爾(Intel)的青睞,與經緯中國、美商中經合集團共同挹注該公司一千二百萬美元,讓陳和錦投資該公司的股份獲利超過十倍出場,迄今還有一些股份。

  「投資就是這樣,趨勢與人才對了,再配合較佳的大環境,只要耐心等待,獲利自然水到渠成。」陳和錦笑著說,「其實三年多來,好玩家的創辦人張春隆就先後兩次來找我投資。第一次,我看好他自製研發遊戲的專業與創業的企圖心,卻因遇上金融海嘯而失敗,投入資金全數付諸流水。」「第二次張春隆捲土重來,我還是持續看好他帶領的團隊,又拿出錢投資他們。」沒想到,陳和錦識人獨到眼光,竟為他帶來了爆炸性的獲利,至少進帳二億元以上。

看好生技產業爆發性 賺錢結合社會貢獻 是人生最高成就

  陳和錦也相當看好LED與生技產業的發展性,因此他目前不但投資興櫃LED照明廠商誠加,成為持股近三成的大股東。在生技與製藥產業方面,他長線布局的公司就多達三家,包括 長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拜寧生技、光麗生醫。其中,從牛樟芝提煉治療腦瘤抗癌新藥的 長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最被陳和錦津津樂道,也被他視為下一個有如好玩家的爆發性公司。

   長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周姵妏說,該公司日前發表一項惡性腦瘤標靶藥物,在美國、日本、歐盟、中國、台灣都取得專利。旗下的研究團隊有:中國醫藥大學病理學教授韓鴻志、東華大學生科系教授邱紫文以及中華民國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欣榮(蔣家第四代蔣友柏的岳父)。

  「牛樟芝研發出的抗癌新藥,已經通過第一階段的動物試驗,預計一年半後推出新藥。」陳和錦談起他的製藥投資顯得熱力十足。他認為投資生技雖然風險高,但如果研發成功一種新藥,就可以救活很多人,能把賺錢與社會貢獻結合,是人生最高的成就之一。

  「他一旦相信你,就會全權委託你去經營。」認識陳和錦十餘年,目前幫他管理牛樟樹培育事業的蜜源實業董事長湛錦源指出。生技產業是一個高技術門檻的行業,雖然陳和錦是一位身價不凡的大老闆,但每當我向他解說生技與農業的專門知識,他總是聚精會神地聆聽。「我記得有一年過年,陳董開車經過我家附近,說要順道來看我,事實上,是來找我談生技與製造產業的策略。」「他連大過年大家都在休假時,還是無時無刻關心投資的生技製藥公司。」

  陳和錦說,從四十幾歲還清負債、賺到財富自由,到現在投資的事業,考量點已不是單純為了「賺錢」,而是「享受」發掘投資機會,與追求「夢想」的過程。

  在投資路上,陳和錦不怕漫長的等候,卻相當重視「連帶效益」。舉例來說,種植牛樟樹不但可以研發新藥抗癌,牛樟樹是深根性樹木,對台灣水土保持有幫助。未來不但有碳權收益,還有木材本身的經濟價值。這些多元化潛在「投資回饋」,是目前投資事業中,讓他最有成就感的一項。

新藥研發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