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癌初期症狀:如何早期察覺這個沉默殺手?

胰臟癌初期症狀:如何早期察覺這個沉默殺手?

在所有的癌症當中,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被稱為最難對付的「沉默殺手」,起源於胰臟癌於初期時不易被發現。

在所有癌症當中,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被稱為最難對付的「沉默殺手」。根據統計,胰臟癌初期存活率偏低,因為它在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往往被忽略,等發現時已進入中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這也是為什麼提高大眾對胰臟癌初期症狀的認識至關重要。若能及早察覺異常、提高警覺,就有機會爭取到黃金治療期。

胰臟癌的可能原因與高風險族群

胰臟癌的真正成因尚未完全明朗,但研究已指出與DNA變異、基因突變(如BRCA1與BRCA2)、長期慢性發炎、環境及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約有10%的胰臟癌屬於遺傳性,家族中若有人曾罹患胰臟癌,其他直系親屬的風險相對提高。

此外,吸菸者罹患胰臟癌的機率為非吸菸者的2至3倍;肥胖、高油高糖飲食、第二型糖尿病、慢性胰臟炎、年齡超過60歲、男性、族群(如非裔美國人與德系猶太人)等也是常見的高風險因子。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報導指出,長期大量攝取含糖飲料可能造成CA19-9腫瘤指數異常升高,增加胰臟炎與癌症風險。

另外,胰臟囊腫(如黏液性囊泡腫瘤MCN、胰管內乳頭狀黏液性腫瘤IPMN)也被發現與癌變風險有關,建議定期追蹤MRI影像檢查,並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提前處理。

胰臟癌初期症狀與前兆

儘管胰臟癌初期症狀常常輕微、不典型,但若能了解並警覺身體的細微變化,仍可能及早發現。以下為常見的胰臟癌初期警訊:

1. 食慾不振與體重減輕

無明顯原因的食慾下降、體重減輕,常是胰臟功能異常的訊號,尤其是伴隨消化不良或腹瀉時更需注意。

2. 上腹悶痛或悶脹

胰臟位於腹部深處,當腫瘤產生壓迫時,會引起上腹不適。這種悶痛可能出現在腹部偏右或偏左,容易被誤認為胃病或膽囊問題。

3. 糞便異常與腹瀉

胰臟負責消化酵素的分泌,當功能受阻,可能造成脂肪吸收異常,導致糞便變白、油膩、惡臭、難以沖淨,也可能出現持續多日的腹瀉。

4. 黃疸

當腫瘤壓迫膽道,膽紅素無法排出時,可能出現皮膚發黃、眼白變黃、尿液變茶色、皮膚搔癢等症狀。

5. 背部深層疼痛

胰臟癌背痛症狀常表現在背部中段偏上(靠近下胸椎區域),屬於持續性、深層的鈍痛,這是因腫瘤壓迫背部神經所致。若有不明原因的持續背痛,特別是與上腹痛並存,更應提高警覺。這也是搜尋熱詞「胰臟癌背痛位置」的重要原因之一。

6. 突然罹患糖尿病

根據研究,新診斷為糖尿病的50歲以上族群,在三年內罹患胰臟癌的機率增加。這是因腫瘤可能干擾胰島素分泌機能,導致血糖上升。若近期血糖異常升高,且無家族病史者,建議與醫師進一步討論相關檢查 (資料來源)。

7. 體溫上升或反覆發燒

有些患者在胰臟癌發展初期會出現所謂的「腫瘤熱」,即不伴隨感染症狀但持續發燒,這是腫瘤代謝異常導致體溫升高的結果。

8. 深部靜脈血栓 (DVT)

少部分病患在罹癌前會出現靜脈血栓,血栓可能在靜脈內形成而尚未伴隨出血,對於胰臟癌患者來說,血栓也可能出現在胰臟附近的靜脈,例如脾靜脈或門靜脈。這種情況稱為深部靜脈血栓形成 (DVT),可能影響靜脈的正常血流,導致血液循環受阻。

9. 血脂異常

少部分病患在罹癌前會出現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下降等現象,與脂肪吸收能力變差有關,也可能是早期胰臟功能異常的表現,因此可能會逐漸的消瘦

把握身體訊號,及早就醫是關鍵

胰臟癌雖然被稱為「沉默殺手」,但它並非毫無徵兆。許多初期徵象若能早期發現、及時處理,仍有機會提高治療成功率。定期健康檢查、注意身體變化,特別是高風險族群更應主動進行相關篩檢,如影像檢查與腫瘤標記CA19-9的抽血檢查。

當你發現自己出現長期不明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體重減輕、背痛或其他上述症狀時,請務必不要忽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是打破胰臟癌沉默的第一步,也可能是你爭取生機的關鍵。

參考資料

本文章僅就產業資訊提供參考,新藥開發時程長、投入經費高且並未保證一定能成功,此等可能使投資面臨風險,投資人應審慎判斷謹慎投資。

新藥開發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