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陪伴,讓愛不留遺憾:陪伴腦癌親人走過每個階段

溫暖陪伴,讓愛不留遺憾:陪伴腦癌親人走過每個階段

讓家屬能更安心的陪伴腦癌病患,讓愛不留遺憾

當親人被診斷出腦癌,家屬會經歷震驚、無助、擔憂等複雜情緒。然而,這趟旅程不只是疾病的挑戰,更是愛與陪伴的歷程。我們無法預測未來,但我們可以確保,在親人最需要的時刻,給予最溫暖的支持。

本篇文章將分享如何在腦癌不同階段提供適當的照顧,幫助家屬更安心地陪伴親人,讓愛不留遺憾

陪伴腦癌親人走過每個階段

陪伴腦癌病人並不容易,但愛的力量能讓這段旅程充滿意義。無論是在手術後的復原期、穩定期、病情變化期,還是最後的道別階段,每一刻的陪伴,都是愛的體現。

家屬不必完美,但他們的愛,已經是病患最珍貴的禮物。如果你正在照顧腦癌親人,請記住,你所做的一切,都讓這場旅程變得更溫暖、更完整。

手術與治療階段:穩定病況,提供支持

在腦瘤手術與治療過程中,患者與家屬會面臨許多挑戰,這時候最需要的,是耐心與陪伴。

術後照護重點

  • 協助復健與適應生活變化: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行動受限、語言障礙或記憶變化,這需要時間適應與復健。
  • 觀察身體狀況:傷口護理、監測感染跡象、按時服藥,確保病患能夠穩定恢復。
  • 心理上的支持:手術後的患者可能會有焦慮與低落情緒,家屬的鼓勵與理解是最好的療癒。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不是讓病患「恢復正常」,而是讓他們在新的狀態下,感受到被愛與尊重。

穩定期:建立日常與維持生活品質

經過手術、化療與放療後,有些患者的病情會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這是陪伴親人建立生活節奏的重要時期。

如何幫助患者維持生活品質?

  • 建立規律的日常:即使體力下降,仍可安排輕鬆的活動,如聆聽音樂、與家人聊天、散步等。
  • 適時參與社交活動:根據病患的體能狀況,讓他們與親友保持聯繫,避免長時間的孤立感。
  • 營養與休息的平衡:提供容易入口的食物,確保病患獲得足夠營養與水分。

這個階段,病患仍然可以擁有高品質的生活,家屬可以協助他們找到適合的節奏,讓生活充滿溫暖與陪伴。

病情變化期:面對挑戰,給予身心安慰

當病情開始變化,病患可能會出現行動困難、疲倦、甚至意識混亂的情況。此時,家屬的角色不只是照顧者,更是情感的支柱。

這時期的陪伴方式

  • 調整期望,專注於舒適照護避免強迫病患進食,如果病患表現出疲憊或食慾下降,這是身體的自然反應,家屬應以舒適為主。
  • 保持溫暖的互動:即使病患話語減少,簡單的手握手、撫摸額頭,仍能帶來安心
  • 協助病患表達心願:有些病患可能希望討論未來安排,家屬可以傾聽,而不是急於改變話題。

此時,病患最需要的是「愛的確認」,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孤單的,而是被珍視與疼愛的。

最後的旅程:溫柔陪伴,愛不止息

當病患逐漸減少互動,甚至長時間昏睡,這通常是生命接近終點的徵兆。這時候,家屬可以做的,並不是試圖延長生命,而是讓親人離去時感到安寧與愛

如何在這段時間提供最好的陪伴?

  • 陪伴,不需要言語:即使病患不再說話,家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安慰。播放他們喜愛的音樂,輕聲說話,都是溫暖的陪伴
  • 減少醫療干預,專注於舒適確保病患不會感到疼痛或不適,減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治療。
  • 愛的道別:對病患說「謝謝你」「我愛你」,這不僅能讓病患感到安心,也能幫助家屬面對未來的懷念與思念。

這段旅程不只是病患的道別,也是家屬學會放手、學會珍惜的過程。

給照顧者的話:最重要的就是好好的照顧你自己

照顧罹患癌症的親人是一項極具挑戰的工作,不僅耗費體力,更讓人身心俱疲。照顧者除了關心病患,也應該照顧好自己,學會調適情緒,並適時尋求幫助,以維持身心健康。

調適情緒

  • 面對親人罹癌,可能會感到無助與害怕,與信任的親友或專業人士談談,有助於紓解情緒。

  • 對治癒抱持希望是人之常情,但也要正視醫生的診斷,否則可能會影響病患的心情。

  • 許多照顧者擔心自己做得不夠,甚至因為自己健康而感到愧疚,應該要適時尋求支持。

  • 壓力與疲勞可能讓人變得易怒,試著找出憤怒的來源,嘗試任何方法抒發情緒。

  • 許多照顧者在親人離世前就開始經歷哀傷(預期性哀傷)。適時尋求支持團體或專業協助,有助於面對這些情緒。

尋求幫助

  • 及早尋求協助

  • 主動告知親友需求

  • 利用喘息服務讓專業人員短暫接手照顧病患,有時間休息。

在這段旅程中維持自己的身心健康,也讓病患獲得更好的照顧。

未來的挑戰與機遇

長弘生物科技致力於開發能夠突破血腦屏障的腦癌治療藥物,期望提升病患在治療過程中的生活品質整體存活期。目前,CEREBRACA® WAFER 已完成 Phase I/IIa 臨床試驗,即將完成臨床試驗報告 (Clinical Study Report, CSR) 的送件。

臨床試驗結果
  • 延長存活期:針對 復發型惡性腦瘤 (recurrent GBM) 患者,植入 6 片 CEREBRACA® WAFER 並合併化療後,整體存活中位數達 15.7 個月 (n=7)。進一步依據生物標記 (EGFR+、AXL1+、cMET+) 分組後,存活中位數最高可達 26.2 個月 (n=5),遠優於現有治療策略的 6-9 個月
  • 提升生活品質:試驗結果顯示,接受相同治療的患者,其 整體健康狀況 / 生活品質 (QOL) 提升 15%,且無與藥物相關的副作用,顯示出良好的耐受性與安全性。

CEREBRACA® WAFER 透過創新的藥物遞送技術,期待能為復發型惡性腦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未來將持續推進臨床研究,期盼為病患帶來更長期的生存希望與更優質的生活。

參考資料

本文章僅就產業資訊提供參考,新藥開發時程長、投入經費高且並未保證一定能成功,此等可能使投資面臨風險,投資人應審慎判斷謹慎投資。

新藥開發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