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擁抱每一天:如何以積極態度應對癌症治療

擁抱每一天:如何以積極態度應對癌症治療

癌症的確診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但保持積極的態度能對康復之路產生深遠的影響。

癌症確診對許多人來說是巨大的挑戰,不僅會帶來心理上的創傷,還會降低生活品質。然而,保持積極的態度能對康復之路產生深遠影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若能保持正向心態、有效調整情緒,並獲得適當的心理支持,將有助於他們以最佳狀態面對每一天,對治療效果也有潛在的促進作用。

一項2020年針對15篇研究、涵蓋5,249名癌症患者的回溯性研究,探討了樂觀性格(Dispositional Optimism)與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 QoL)之間的關聯。研究結果顯示,癌症患者的樂觀性格與生活品質呈現顯著正相關。樂觀主義者在面對困難與悲劇時,能夠更有效地調整心態,以積極的方式與逆境共處;相對之下,悲觀主義者更容易屈服於壓力,並可能陷入憂鬱,即使情況有所改善,悲觀者仍常會產生災難性的預測,這種消極心態對身體健康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面對癌症的態度:可以選擇積極,而不屈服於恐懼

癌症確診後,面對恐懼和不安是不可避免的,但面對癌症的態度決定了我們如何應對這一挑戰。研究顯示,保持積極的心態能幫助患者更好地適應治療,甚至影響治療效果。當我們選擇積極面對時,我們不僅在身體上更強壯,心理也更有韌性。

根據新加坡某大學針對195名癌症末期病患的研究顯示,患者對病情抱有較高的希望可能帶來顯著的益處。研究使用Herth Hope Index(HHI)來衡量希望的程度,得分越高表示希望程度越高。結果顯示,擁有更高希望指數的病患更傾向於選擇積極治療。此外,在期望至少還有2年壽命的患者中,調查後一年內的死亡率降低了41%。

癌症的治療過程可能漫長且艱難,積極的態度不僅僅是情緒上的調適,還包括主動參與治療計劃,與醫療團隊緊密合作,並建立起對未來的希望。

癌症積極治療:身體與心靈的雙重抗戰

癌症積極治療不僅涉及身體上的醫療介入,也包括心理上的支持與調適。在這個過程中,患者需要的不僅是藥物和手術,還需要學會如何保持心理的強大與堅韌。

  • 情緒與癌症的關係:科學研究表明,情緒波動對癌症的病程有著直接的影響。負面情緒如焦慮、恐懼和憤怒可能會削弱免疫系統,而積極的情緒則能夠幫助身體更好地應對治療。另外,常見具有C型人格 (英譯為Type C Personality或Type C Behavior Pattern) 的人,在行為上有著壓抑、要求完美、思緒較優柔寡斷、一成不變、過度在意他人的眼光與評價、過度替他人操心、常感覺無助或無望的特徵,可能在面對壓力或突然有重大事件時,無法妥適的處理內心的焦慮與平復心靈,所以在病情的惡化與預後都有比較不好的狀況發生,如果讀者有這樣的行為特徵,建議也要好好的嘗試朝著正面的思考來面對。
  • 癌症心理學:心理學家認為,癌症患者若能以正向心態看待治療,病程的進展通常會更好。學習正向思考與情緒管理,能幫助患者渡過難關。

以下是我們參考專業醫師 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方俊凱醫師,分享在診間常被患者問到的問題與可能的解決方式,建議您可以前往看更完整的內容👉有些話可以不用再說,有些事可以多做

  1. 癌症病患是否要辭掉工作:如果適合工作、又喜歡該份工作,其實持續工作的人心理狀態反而會比專心對抗病情的人來得好,也比較不會胡思亂想。
  2. 真性情:遇到親友罹癌,其實可以不必假裝關懷,可以把內心的感受告訴對方,可以敞開心房好好對話。
  3. 彼此合作:癌症病患其實需要蠻多方面的協助,親友間可以互相討論、彼此協調合適的幫忙方式,不必獨自承擔,讓大家知道如何幫助你。
  4. 尊重患者想法:讓患者有知的權利也有決定未來處理方向的權利,充分的溝通,朝著讓患者更好的方向前進。
  5. 吃得下比任何事都好:讓患者維持良好的營養與維持正常的食慾,才能有精神與疾病對抗。
  6. 不要有罪惡感、也不要太焦慮:既然已經了解病情,把該做的事情都完成,也遵循醫師的建議來治療,罹患疾病不是你的錯,一起面對才能真正的對抗病魔。
  7. 不排斥輔助療法:如果精神緊繃、無法真正放鬆,對病情不會有幫助,可以嘗試接觸芳香療法、紓壓按摩、冥想靜坐、前往廟宇或教堂做適當的放鬆,都有可能讓病情好轉,所以都可以嘗試看看。

從恐懼到接受:罹患癌症心理歷程的五階段

每位癌症患者在確診後的心理歷程會經歷五個主要階段:否認、憤怒、不願面對、憂鬱、接受。了解這些階段有助於患者和家屬更好地理解心理變化,並知道如何應對不同階段的情緒。

  • 否認:初次確診後,很多人會懷疑診斷的正確性,並拒絕接受現實。
  • 憤怒:隨著對病情的理解加深,患者可能感到憤怒、不公平和挫折。
  • 不願面對:患者可能會開始與命運“談判”,期望換取更好的結果。
  • 憂鬱:這是患者最容易感到無助、悲觀的階段,但也是重要的情緒釋放時刻。
  • 接受:最終,患者開始接受現實,並尋求如何積極應對治療。

對家屬和朋友來說,了解這些階段能幫助他們照顧癌症病人並且更好的與病患相處。

如何開導癌症病人:有效的溝通與情感支持

當我們與癌症患者溝通時,如何選擇正確的言辭非常重要。許多人在面對癌症病人時,感到不知如何表達,甚至害怕說錯話。以下是幾個與癌症病人傾談的實用技巧:

  • 協助與醫護溝通:對於病情有任何疑問,可以記錄下來,協助病患諮詢醫生與護理師。
  • 傾聽,而非說教:傾聽患者的心聲,讓他們表達內心的感受,不必急於給出建議或安慰。
  • 提供現實支持:與其給予模糊的鼓勵,不如具體提供幫助,如陪伴就醫、準備食物,或只是陪伴他們。
  • 避免過度樂觀:雖然積極的態度很重要,但過度樂觀可能會讓患者感到壓力。應該以真誠和現實的態度支持患者。讓病患有知的權利與主導權,適當的協助病患做出最佳的決策,讓病患能重拾信心與回到正常的生活。

癌症心態:如何調整與適應

癌症的心態調適是長期抗癌之路的一部分。如何培養積極的心理狀態,並找到與困境共處的方式,對康復非常重要。

  • 癌症心情調適:透過正念練習、深呼吸和冥想,患者可以學會釋放焦慮和壓力。研究表明,這些練習能夠提升心情,幫助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保持情緒穩定。
  • 癌症情緒變化:患者經常會在治療過程中經歷情緒波動,從希望到失望,從焦慮到平靜。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重要的是學會接受這些變化,並找到適合的情緒調節方法。
  • 建立希望感:規劃目標、提升對未來的期盼,隨著醫療的發達,也可以接受新的醫療技術或參與臨床試驗來獲取新的治療機會。
  • 向專業心理師尋求協助:心理師提供的是具目的性的聊天,運用心理學知識與技巧,專注解決癌友的主要難題,給予專業引導或建議。心理師與朋友、家人不同,癌友能更自由表達真實感受。我常將心理師比喻為癌友的情緒旅伴,他們不僅提供陪伴與同理心,還能進行專業評估與情感回饋。(資料來源《找到風雨中的寧靜》)

癌症患者與家屬的情緒支持

癌症不僅影響患者,家屬也承受著巨大的情感壓力。如何建立彼此之間的情感支持網絡,是治療過程中的關鍵。

  • 如何與癌症病人傾談:保持開放和真誠的對話是情感支持的基礎。家屬應該表達出對患者的關心,但同時也應尊重他們的情緒空間。
  • 如何開導癌症病人:理解患者的內心需求,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而不是一味地強調樂觀。幫助患者找到適合自己的應對方式,能更好地陪伴他們走過治療過程。
  • 照顧自己:除了陪伴病患,每天也應該給照顧者自身獨處的時間,就算只有10分鐘也是可以的,讓照顧者也有喘息的機會,也必須好好的照顧自己。

面對癌症的挑戰,保持積極的態度是康復過程中的關鍵。無論是治療的身體負擔,還是心理上的波動,患者都應該學會以堅韌和樂觀的心態面對每一天。透過理解情緒變化、學習自我照顧,以及與家屬和醫療團隊的緊密合作,癌症患者可以更有信心地走過這段旅程。記住,擁抱每一天,讓積極的心態成為你最有力的武器。

參考資料

更多關懷癌症病患網站

本文章僅就產業資訊提供參考,新藥開發時程長、投入經費高且並未保證一定能成功,此等可能使投資面臨風險,投資人應審慎判斷謹慎投資。

新藥開發專案